2018年12月23日 星期日

毛不易《平凡的一天》---中國樂壇2017/18新星


中國樂壇2017/18新星作曲人/作詞人/歌手毛不易,因參加內地綜藝節目 《明日之子》走紅,他的歌引起觀眾熱烈共鳴,一曲《消愁》於QQ音樂評論超過五萬條!在youtube,翻唱毛不易歌曲的片非常多,可見他的歌在香港 、台灣等地區也非常吃香。毛不易的確是超卓的創作人,曲/詞/唱都十分出色,尤其是歌詞更傑出,他的詞更細膩感性,具溶化人的能力,而他只二十四歲。毛不易的詞有輕鬆搞笑也有感性/古意/傷感的,兩者表現都出類拔萃。尤其是他感性傷感詞,更獨步詞林,在內地他已被稱作「少年李宗盛」,我覺得他還加有方文山、林夕等特質,還有丁點卞之琳神韻,很不簡單。超卓歌曲包括《消愁》 、《一程山路》  、《像我這樣的人》 、《一葷一素》、《借》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ZbswFDOOs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1HImM1TQd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VVfVrZZ7fU



2018年12月20日 星期四

My little airport 2018年專輯《你說之後會找我》---我仍然很enjoy


My little airport這張2018年專輯《你說之後會找我》 仍然十分超卓。my Little Airport仍寫出現代人/香港人/任何人的內心黑暗細微隱蔽觸覺、感受和想法,那些是被掩蓋得非常深層和隱蔽的內心觸覺。my little airport能夠非常精細、敏銳敏感地將這些藏在人們心底裏黑暗角落的東西呈現出來給大家看,這些感受和想法很多時是自己也未必意識到的,他們卻能將他擺出嚟給大家去面對,是探索現代人類黑暗心靈角落的出色作品,即使外國作品也甚少有人能夠企及。《你說之後會找我》整體較為傷感,有點絕望,當然還有好笑的和幽默的。 聽這《你說之後會找我》 我仍然感到感動、震撼和開心,我非常enjoy my little airport這專輯。到了今日我仍然這樣enjoy my little airport的作品,我為自己感到高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A9PJHjr7Z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QzmMDHPCew

2018年12月13日 星期四

落差草原 WWWW '盤 / Pán'----少有的華語實驗搖滾


台灣的落差草原 WWWW樂團成立於2010年,玩實驗搖滾。落差草原WWWW說自己的音樂是實驗性民謠,其實他們已沒有甚麼民謠元素,是實驗搖滾、環境音(Ambient)、電子實驗聲響、噪音環繞氛圍,難以分類,令人充滿想像。落差草原WWWW有意識地表現台灣身分,對土地的憐惜,不過音樂上很都市,並不鄉土民謠。 '盤 / Pán'音樂不拘一格,沒有音樂邊界的界限,有點像Yves Tumor, Flying Lotus, Animal Collective等外國 實驗搖滾樂隊的格調與方向,很難梳理出音樂的結構與肌理。這類音樂在華語樂壇甚少出現(其實在外國也不多),能夠聽到像落差草原 WWWW  '盤 / Pán'的作品,很新鮮,是很不一樣的音樂視野。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SUyYMwQ-o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EqRApAsgcw

2018年12月10日 星期一

2018年我在Spotify聽了13,715首歌/樂曲

Spotify為用戶們做了總結,看每個用戶在2018 全年聽了多少歌。我的數目是:
13,715首。
這是聽過的歌曲/樂章數目,不是總次數。
13,715首,不知算多還是少?如一年三百六十五日計,我每天平均聽了
13,715首/365=37.5首。
Spotify為我統計出全年在 Spotify聽了74,419分鐘音樂,平均每天聽了203分鐘。這統計有趣啊。
你呢?你聽了多少?

2018年12月1日 星期六

音樂會:Max Richter Plays Max Richter with HK Phil, Post-minimalism一錘定音

現代古典樂!管絃樂團與電子音樂現場結合演繹展示,當代具代表性post-minimalism音樂即場展現Max Richter與HK Phil Plays 演奏了Max Richter debut album作品'Memoryhouse',簡約得來具優美旋律,易聽,好聽。Post-minimalism一錘定音。捧場的香港觀眾頗不少,這種音樂在香港原來也有一定的知音!
30 NOV  2018 Fri   Hong Kong Cultural Centre Concert Hal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Bb0k9HgQx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TvhR0lEtZM

2018年11月30日 星期五

老朋友水準回歸: Richard Thompson '13 Rivers' , David Crosby 'Here If You Listen'


聽了Richard Thompson 和David Crosby聽了幾十年,有相當長時間很喜歡他們,尤其是David Crosby,當年他的音樂直達天才級數,Richard Thompson就老實和很Bare Bone,較難非常非常的鍾意,但都好好野。不過,如同絕大部分音樂人和創作人一樣,幾十年來Richard Thompson 和David Crosby水準有高有低,尤其是David Crosby水準波幅甚大,之前十幾二十年Crosby作品很差,無甚可聽,作為他的樂迷我感到氣餒。近五年Crosby很勤力,出了幾張新碟,均很平凡。David Crosby新碟 'Here If You Listen',SURPRISE! OK喲!有番的旋律聽下,少不了柔和的和聲,好聽,舒服,有感覺。配樂編曲仍找不到當年Crosby的揮灑和靈光,但總算有生命力、有新機,令人重拾信心。Richard Thompson '13 Rivers' 也是他近年力作,有火有力,當然有他出色的招牌男中音聲線,不矯情但深情滄桑,甚有味道。Richard Thompson 寫歌能力在英國受高度評價,這新專輯再展示實力,令人高興。Richard Thompson '13 Rivers' , David Crosby 'Here If You Listen'是老朋友水準回歸,值得慶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FWWfvCK8d4&index=2&list=PL8a8cutYP7foySwCYAKJJnqNT12_8a5P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Eay8bx5e0g

2018年11月27日 星期二

音樂會:Encore Series: Kodály Quartet

26.11.2018 (Mon)香港大會堂     康文署節目
 Kodály Quartet  高大宜弦樂四重奏 當晚奏了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真是好幼細、好Warm,綿密、緊密,非常和諧,Rich, Subtle,令人感到享受。我尤其喜歡他們奏
貝多芬String Quartet in E minor, Op. 59, No. 2, “Razumovsky”,Warm,綿密得來有點菱角,有少少力,這更好。

2018年11月5日 星期一

Mellow Free Jazz : Dave Holland - 'Uncharted Territories'


通常Free Jazz 都不容易聽,因為通常都很辣、艱澀,'We wun wun',很不容易跟。有沒有Free Jazz 是Mellow、悅耳、柔和的呢?照道理,有這個可能, 不過極少遇得到。這Dave Holland的 'Uncharted Territories' 就是了!碟內樂曲大部分是Free Jazz improvised material - in duo, trio, and quartet configurations - selected from a two-day recording session. 全碟有三首曲是 scored compositions,其餘皆自由即興發揮。柔和、舒服、自然,說悅耳程度,在 Free Jazz來說是罕有的悅耳,細心的更可細嘗成員之間的音樂即興互動。這是今年出色的爵士樂專輯。
Label: Dare2 Records, 2018
Personnel: Evan Parker: tenor saxophone; Craig Taborn: keyboards, electronics; Dave Holland: upright bass; Ches Smith: percussion.

2018年11月2日 星期五

由當代敦煌音樂作品到《慈悲誦》

譚盾從敦煌莫高窟藝術得啟發創作出《慈悲誦》。敦煌莫高窟藝術精美豐茂, 藏著古代社會豐富歷史記錄,歷來人們因敦煌藝術啟發,引發出無數文化藝術創作,單就音樂上就已有大量精彩作品。本文謹列出當代一些關於敦煌的較重要音樂作品,並試闡述譚盾《慈悲誦》在眾多同類作品中的一些特點,希望讓大家到時欣賞《慈悲誦》時能有多一點的了解。 當代一些相關敦煌音樂作品如下,大致按推出年份排列:

喜多郎《絲綢之路》 、《敦煌》 、 《絲路組曲》

這應是大眾最為熟悉的敦煌音樂作品。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日本NHK電視台拍紀錄片《絲綢之路》,由喜多郎配樂,《絲綢之路》一、二集與《敦煌》成了家傳戶曉作品,喜多郎因而在國際聲名大噪,同時提高了全球大眾對絲路、敦煌的認識。《絲路組曲》乃後來喜多郎將絲綢之路精華作品重新編排,換上西方交響樂曲編排,請來英國倫敦交響樂團演奏,來個中西結合。喜多郎的音樂多被視為流行音樂,嚴格來說是現代電子音樂,在現代唱片界的歸類為「世界音樂」 或「新世紀音樂」。 他以電子合成樂器為主要樂器, 加入了多國傳統樂器如鈴、簫、笛、琵琶與印度Sitar 等等,具映象感,將東西、古今、科技與傳統結合,大受歡迎。與西方交響樂曲編制結合的嘗試《絲路組曲》,也很成功。



席臻贯《敦煌古樂——敦煌樂譜新譯
席臻貫1982年在巴黎國家圖書館看了珍貴的敦煌曲譜卷子,該譜現代人難以識解,被稱為「天書」。席臻貫按前學者如葉棟等的研究作深入鑽研,十年後於1992年完成對古譜新解釋,破譯出敦煌曲譜,出版了三盒演奏錄音帶連學術著作《敦煌古樂——敦煌樂譜新譯》,得很大廻響和重視,獲國家頒多個文化獎。後甘肅敦煌藝術劇院按席臻貫的編排演繹,將《敦煌樂舞》 搬上舞台,年來於香港、澳門、韓國、日本等地演出,2001年在日本演出達70多場 搬上舞台,年來於香港、澳門、韓國、日本等地演出,2001年在日本演出達70多場。 就席臻貫《敦煌古樂》的相關研究與討論頗有一些,有興趣的可自行探索發掘。譚盾創作《慈悲誦》前對敦煌曲譜也做了研究,從作曲家角度對曲譜作了自家演繹,有志者可於此間作一探索對照。
席臻貫《敦煌樂譜》的全部25曲子錄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PFcwNBdVbw



黃安倫《敦煌梦》
現代中國著名作曲家黃安倫 ,創作產量甚豐,現定居加拿大。他的三幕芭蕾舞劇《敦煌夢》被選為“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曲”之一,於1994年由台灣省交響樂團和莫斯科國家芭蕾舞團首演,是西方編制大型音樂作品,芭蕾舞劇曲式,同時保持濃厚東方韻味。Spotify 用戶鍵入 'Chinese Broadcast Orchestra' 'Dunhuang Dreams' 搜索可聽到。



丁菲飛 《敦煌》
這首流行曲作品較少人留意到,中國創作歌手丁菲飛以邊拉電二胡邊演唱為特色,她 2003年專輯《樂源》收錄了此曲《敦煌》 ,作曲/ 丁菲飛;作詞/ 方文山 ,帶中國特色的新世類/世界音樂,質素高,佳作!
https://vlog.xuite.net/play/cUJnZ2dQLTc3MDExLmZsdg==/%E3%80%8A%E6%95%A6%E7%85%8C%E3%80%8B



女子十二樂坊《敦煌》
女子十二樂坊以流行音樂形式來演奏中國音樂及東方傳統音樂,創新兼容易接受,在中國及日本大受歡迎。《敦煌》是女子十二楽坊第三張專輯,2005 年推出並登上日本唱片榜。除主題曲《敦煌》外,專輯尚有《莫高窟》、 《陽關古道》 、《盛唐樂坊》等與敦煌相關曲子,在《敦煌》MV中楽坊成員更連番以飛天形像出現。女子十二楽坊以流行音樂形式演繹敦煌,不失韻味,接近群眾,是成功的敦煌音樂現代演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JzqWDoSBaA



Yo-Yo Ma & The Silk Road Ensemble(馬友友與絲路合奏團)
國際著名華人大提琴家馬友友與來自世界多地音樂家於2000年成立了絲路合奏團,目標要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打破音樂彊界,他們出碟、到處演奏,也曾到過香港演出,唱片曾獲格林美獎最佳跨界古典唱片提名。馬友友與絲路合奏團已出了多張專輯,他們的音樂不是全部直接跟敦煌有關,但都間接呼應,是當今世上一主要跨文化跨國界音樂項目,很值得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Vkiiphml1Q&list=PLt-BzwBt9b-1MA9Xid0BgePSX5l8wrFq3



加州大學學者 'East and West of Dunhuang: Music Carried on the Wind'
2016Getty Conservation Institute於美國主辦《敦煌莫高窟--中國絲綢之路上的佛教藝術》節其中一項目,由加州大學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音樂學者及專業演奏家演奏敦煌相關音樂,在Getty Center音樂廳演出。十二名演奏者分小組以多國樂器演奏,重現敦煌樂風,是較從音樂學研究角度出發的一次演奏,顯示敦煌文化在學術界與大眾娛樂界同樣獲重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k5kYPblvzk


陳怡《敦煌幻想曲》
陳怡,著名中國作曲家,現旅居美國 ,2008年曾接受英國BBC廣播台委託創作管弦樂曲《奧林匹克之火》。 管風琴與管樂團協奏曲《敦煌幻想曲》是陳怡1999-2000年間受委託創作的作品,全西樂編制,由管風琴和木管合奏團聯演,是另一番的敦煌絲路風味。Spotify 用戶鍵入 Chen Yi Dunhuang Fantasy 搜索可聽到。


Christopher Coleman 'Caves of Dunhuang (Triptych III)'
香港浸會大學音樂系副教授Christopher Coleman 2015年音樂作品'Caves of Dunhuang (Triptych III)',用二胡、笛子、單簧管/低音單簧管、楊琴、古鍵琴、寺廟鈴鐺等樂器,創作出甚具現代音樂味道之作,很多「撞音」、「刺耳聲」,敦煌變得詭異恐怖,很不一樣的口味。
https://www.christophercoleman-composer.com/caves-of-dunhuang



姜瑩 :《絲綢之路》、《敦煌新語》 (七重奏) 、《玄奘西行》
中國當代青年作曲家姜瑩,2010年才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現任中央民族樂團駐團作曲家,其作品曾多次在國內外比賽中獲獎。 她的民族管弦樂《絲綢之路》(2010) 在兩岸獲廣泛演奏,相當受歡迎,如: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128000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_hOYfMgL0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SqH4VJQ4Ng
在《絲綢之路》之前姜瑩創作了室內樂品《敦煌新語》,乃國樂七重奏作品,很具張力與氣象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xcgfpNVb7w
2017年,姜瑩創作了《玄奘西行》,並擔任作曲、編劇、總導演,開創民族器樂劇這新劇種形式。 《玄奘西行》剛於今年九月尾在香港公演過,音樂、製作、視覺效果水平甚高,在第六章中央民族樂園成員登上舞台化身成「敦煌復原樂器與樂隊」,演奏敦煌古曲,服裝、樂器、音樂皆依盛唐仿制 ,甚有欣賞價值。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6531256/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4629029/



天籟敦煌樂團
這是香港本土中樂團,全團十三人,樂手成員平均年齡二十餘歲,基本由香港演藝學院學生組成,用傳統中國樂器演奏以敦煌為主題的音樂,更有創作。天籟敦煌樂團參與了今年中在饒宗頤文化館舉行的「天籟敦煌‧淨土梵音」節目,於五月至八月演出了幾場,重組唐代敦煌音樂和樂團面貌,古曲新詮,溫暖人間 第495期曾做專題介紹。很高興見到香港有年青的敦煌音樂樂團,希望很快可再看到他們的演出。
https://m.huanqiu.com/r/MV8wXzEyMTg2NDQxXzEyNjRfMTUyODI2OTQyMA==



Johannes Möller 《絲路之旅 相會敦煌》古典結他音樂會
西洋古典結他演繹敦煌音樂又會怎樣?瑞典古典結他手Johannes Möller 今年八月剛在絲路敦煌酒店舉行了《絲路之旅 相會敦煌》古典結他音樂會,是新穎的跨界嘗試。Johannes Möller 是中國文化愛好者,他曾多次灌錄古典結他演奏的中國音樂曲目如《茉莉花》、《瀏陽河》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G5slvwWJ7E



*********************
《慈悲誦》特點
從以上例子可見當代關於敦煌音樂作品數量並不少,其中有中樂的、西樂的、中西混合的;有仿古的、現代的、科技的,有古今併湊的…真是古今中外元素齊集。不過在關於敦煌音樂作品上仍有很多空間待發掘與創作,譚盾《慈悲誦》在這時候出現,正具備了一些以前作品較少有的特點:



大型、跨國性
《慈悲誦》絕對是大型製作,演出陣容具國際性。今次在香港演出的《慈悲誦》將有香港管弦樂團暨合唱團演出,加上來自德國的呂貝克國際合唱學院合唱團; 男中音沈洋、歌手譚維維來自中國,女高音Maria Chiara Chizzoni 來自意大利,女中音朱慧玲具中國、德國音樂背景;王亢是澳洲華裔男高音 ,巴圖巴根乃蒙古族,是少數民族樂隊杭蓋樂隊歌。《慈悲誦》今年五月在德國德累斯頓(Dresden)首演時,演出樂團是慕尼黑愛樂管絃樂團 (The Munchner Philharmoniker),同樣配上德國呂貝克國際合唱學院合唱團,陣容甚強。今天國際大型文化節目有不少是跨國製作,不過與敦煌相關音樂作品而言卻反而較少大型跨國製作,《慈悲誦》無疑在這方面踏出了重要一步。
《慈悲誦》是為管絃樂團、大型合唱團及七位獨唱者而寫的大型史詩音樂作品,分六幕,是六幕劇歌劇 (Opera in Six Acts) 。演出的樂團、合唱團、獨唱者共二百多人,陣容龐大。 譚盾籌備、搜集資料、創作此劇共用了五年時間方完成。
內容含歌唱/詠唱
敦煌相關的音樂作品中,絕大部分是純音樂作品,除個別流行曲作品外幾乎全部沒有歌唱部分、沒有歌詞。《慈悲誦》是歌劇,獨唱者及合唱團的歌唱/詠唱是重要成分,劇中有大量歌詞,以中文及梵文唱出,這在敦煌相關正統音樂作品中屬罕有。這不是說純音樂或歌唱作品誰優誰劣,而是有歌唱的確是少數。而對平時較少接觸正統音樂的樂迷來說,可能會覺得純音樂難理解了點,有歌詞則較容易跟隨,這也是《慈悲誦》一個優勢。
具佛教元素
雖然敦煌莫高窟的建築、壁畫、雕塑跟佛教典故有莫大關係,但與敦煌相關音樂作品卻多數沒有明顯佛教元素,就算有也只是帶輕微色彩。相比之下譚盾的《慈悲誦》就有明確佛教元素,劇名《慈悲誦》(英文名為'Buddha Passion')清楚點出題旨, 劇中人物/角色佛陀、五祖弘忍、 九色鹿、觀音、六祖惠能等皆佛教歷史經典人物。《慈悲頌》六幕分別為 ──〈菩提樹〉、〈九色鹿〉、〈千手千眼〉、〈禪園〉、〈心經〉和〈涅槃〉,圍繞佛教事蹟或故事開展,佛教元素濃厚,乃《慈悲頌》跟其他敦煌音樂作品一個不同點。對佛教徒來說,這當然特別有欣賞價值。
反彈琵琶
反彈琵琶是敦煌壁畫中一個重要藝術形像, 學者們指它是一種多元文化復合體的藝術形像,在敦煌壁畫裡反彈琵琶浪漫飄逸,在現實世界無從見到。在舞蹈或舞劇表演中,尚可看到有反彈琵琶表演演繹,在音樂作品中反彈琵琶的出現則少之又少。這有一重要分別:舞蹈表演中反彈琵琶是純舞蹈的,舞蹈員不須真正彈奏琵琶;在音樂演奏作品中要求則不同。剛於今年九月尾在香港公演的《玄奘西行》中「敦煌復原樂器與樂隊」表演環節,也沒有反彈琵琶在內。在《慈悲頌》,將有反彈琵琶彈奏。要找這樣的表演者可不容易,因為她既要懂跳舞又要懂彈琵琶。譚盾找到了今次在香港負責此反彈琵琶樂舞的陳奕寧,她出身北京舞蹈學院,又會彈琵琶,是難得的合適人選。
人雖找到,但要找反彈琵琶可說沒可能,因為它不是個道具,而是要真能彈奏的,所以要特別去製造。要造也不容易,因琵琶不可太重,如太重,難抓持,想反彈也彈不了,譚盾說如超過一斤,演奏員就拿不住了。還有形狀問題,敦煌壁畫裡的琵琶是葫蘆狀的,但很難找到那麼大的葫蘆,譚盾到過多處地方找大葫蘆,結果終於找到有人種到巨大的葫蘆,他把葫蘆交給樂器廠師傅,搞了很久才做出了可以反彈的琵琶。有了琵琶,還要有配合到敦煌樂風的弦線,譚盾專程到日本找到符合要求的線,因國內的弦較易斷。譚盾在京都、奈良之間一小村莊,他找到一戶祖傳八代只做唐代弦線的人家。譚盾想要白色或無色的弦線,他們說不行,說唐弦一定要用黃絲做,因為唐人認為弦是佛陀的聲音、是禪的聲音,他們堅決只造黃色絲弦。譚盾聽後非常欣賞他們這態度與觀念,便決定採用黃色弦。
所以,反彈琵琶是《慈悲頌》一個重要看點。除反彈琵琶外,劇中還有奚琴的出現,奚琴乃二胡的前身,這是譚盾恢復/還原敦煌樂器的另一件,也很值得留意。
*************************
由敦煌引發、啓發出來的音樂作品,豐富瑰麗,《慈悲頌》具有它獨有的特性和創意,承先啟後,份量高超,佛教徒更值得去欣賞。

----原刊 溫暖人間》第500期,18-10-2018






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

全AI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創作、炮製的歌


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已經殺到黎,在音樂上,已經有人利用AI創作、炮製音樂。一間AI科創公司WaveAI(由Dr. Maya Ackerman, PhD創立)以自家music creation app  Alysia創作了三首歌,有歌詞和歌唱部分,錄製好並推出。AI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創作的歌是怎樣的?你聽聽就知啦,Spotify有,鍵入Invisible Tides即得。
聽完這三首歌,你可能會失望,因為它們跟人們寫的歌沒有甚麼分別。但別失望,AI要做的根本就是要做到人做的事呀。所以,別期望很古怪離奇的音樂啊。無論如何,AI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已到來,作好準備吧。
https://www.digitalmusicnews.com/2018/10/23/song-ep-ai-lyrics-melody/

2018年10月22日 星期一

Camerata Salzburg and Renaud Capuçon薩爾斯堡室樂團與雷諾德.卡普森---在澳門音樂節的演出


薩爾斯堡室樂團Camerata Salzburg 來自莫扎特故鄉,他們堪稱演繹莫扎特作品的權威。Camerata Salzburg 成立六十餘來,鍛造出所謂的“薩爾斯堡之聲”,要聽莫扎特似乎不可能遺漏他們。今次薩爾斯堡室樂團Camerata Salzburg樂團將與著名法國小提琴家雷諾德.卡普森Renaud Capuçon聯手演出,是雙份號召力!淨係去聽下雷諾德.卡普森Renaud Capuçon支'Panette' Guarneri 'del Gesù' (1737年)小提琴就已經不可不去啦。他們合力奏了莫扎特兩部小提琴協奏曲----W. A. Mozart: Violin Concerto No. 5 in A Major, KV 219 ("Turkish")和Violin Concerto No. 4 in D Major, KV 218,都是熱門的選曲。Camerata Salzburg自己就奏了海頓兩部風格迥異的交響曲---J. Haydn: Symphony No. 27 in G Major, Hob.I:27和Symphony No. 59 in A Major, Hob.I:59 ("Fire")。卡普森技巧圓熟,演繹好幼細,音色高貴。Camerata Salzburg較自然,舒泰寬容。欣賞他們演繹數百年前的音樂,感受到人類文明的累積與承傳,嘗心樂事。
不大聽古典樂的朋友可聽雷諾德.卡普森Renaud Capuçon新專輯'Cinema', 他演奏了十幾首電影名曲,專輯選了十多部歐美經典電影名曲包括《教父》、《珠光寶氣》、《舒德拉名單》、《星光伴我心》等⋯⋯選出由約翰‧威廉斯、康果爾德、亨利‧曼奇尼、米榭‧勒格朗、約翰‧巴瑞、羅塔、莫里斯·賈爾、莫利克奈和弗拉基米爾‧科斯馬譜寫的經典配樂旋律。精湛不在話下,特別要細心聽他那支珍貴的小提琴聲!
Renaud Capuçon, Violin
Camerata Salzburg
21/10|Sunday|20:00
Macao Cultural Centre Grand Auditorium

2018年10月20日 星期六

五位七、八十歲創作歌手新作:Paul McCartney、 Paul Simon、Rod Stewar、Willie Nelson 、Ray Davies


Paul McCartney (76歲)----'Egypt Station ',仍然好聽,旋律活潑,開朗之作。主旨歌肯定是"Do It Now"-----呼召應做就做,不要等。Paul McCartney 這不老BB也開始有些老人聲了,當然這是很自然的事。
Paul Simon(77歲)---'In the Blue Light',重新錄製Paul Simon一些舊歌曲,樂手用了吉他手Bill Frisell 、小號手Wynton Marsalis和National 's Bryce Dessner等,爵士和跨界曲風,編排與演奏甚精彩 。
Rod Stewart(73歲)---第30th solo album 'Blood Red Roses',贏得甚佳評價,的確出色,有勁,好聽,沒有老的心態。
Willie Nelson (85歲)---'Last Man Standing', 他的第67張studio album!!!厲害。'Last Man Standing'獲各方讚賞,水準仍佳,歌曲透露老而彌堅、不撤退心態,音樂舒服柔和,不錯。
Ray Davies(74歲)---'Our Country: Americana Act II',最有勞騷的一個,仍然憤怒,歌曲水準較不不均,尚可。
七、八十歲仍創作,仍不斷工作,你廿幾三十歲就話老?!

2018年10月17日 星期三

Kristjan Randalu w/ Ben Monder, Markku Ounaskari"ABSENCE" (ECM)---真正流水行雲


流水行雲大家講得多聽得多,真正流水行雲的音樂是怎樣的?就是Kristjan Randalu w/ Ben Monder, Markku Ounaskari爵士專輯"ABSENCE" 了。ECM出品,美麗極了,人境合一!Kristjan Randalu ,Estonia愛沙尼亞爵士鋼琴手;Ben Monder, 美國結他手;Markku Ounaskari--挪威鼓手。
https://ecm.lnk.to/UH0s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6mrY4-48Z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ZkB4mZEQ1M

2018年10月16日 星期二

全民造星


全民造星幾好睇,唔錯!本來,做這類選秀/才藝比賽騷,細小地區、細小市場去做先天性蝕大底,因為參賽者水準無法可跟大地區大市場(如中、美、韓等)相比,容易給人感覺很水皮。全民造星聰明處是他們先公開表明自我懷疑,很坦白、公開,不介意大眾批評,在大眾未批評前先批評自己。他們又肯自嘲,有自知之明,不介意同大家一齊笑自己。這樣,全民造星就公開、透明地展示參賽者、比賽過程,as it is。參賽者水準不夠高嗎?論歌唱大部分的確唱得一般,不過加有跳舞、戲劇等等,部分參賽者更表現出創意。全體表現出努力和進步,看到他們進步,這已是很有意義的一個節目了。在一個小小的地方,搞出個其實展示年青人追求理想心態、看到他們有進步的節目,並能贏得觀眾去追,係唔錯喇!希望下一舖又有好野啦!

2018年10月13日 星期六

Mark Lanegan & Duke Garwood: 'With Animals'---低沉、濃厚、沙紙般。正。


Longtime collaborators Mark Lanegan and Duke Garwood炮製的新作,好聽。dark music之最佳展現,簡單、raw、低沉、濃厚、沉重。Mark Lanegan 那沙紙般的歌喉有無限魅力,my favourite。Duke Garwood是位同樣暗黑、低沉的實驗Blues樂手,Mark Lanegan自從走個人路線後是找到了很適合他發揮的路。'With Animals'長聽不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Lwn64B4QDc

2018年10月8日 星期一

未來音樂圈的十種新工種/職位


世界變得快,音樂圈當然變得快。在未來,音樂圈不少工種/職位將被淘汰,因而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些未出現過的新工種/職位。Billboard列出了未來音樂圈的十種新工種/職位,很有趣:
https://music3point0.com/2018/07/18/future-music-jobs/
例如Prosperity Psychologist---「處理爆紅心理學家」:一個歌手或藝人爆紅之後,名利滾滾而來,點算?他們需要Prosperity Psychologist---「處理爆紅心理學家」!這類心理學家在未來應該會好搶手。
Bilingual Vocal Coach---「多種語言歌唱老師」:現在的歌手世界巡迴演唱,每到一地方,都要用當地語言唱首當地熱門歌,Bilingual Vocal Coach---「多種語言歌唱老師」日後必定很吃香!
其他新工種/職位很有啟發性,大家不妨一讀該文。

2018年10月4日 星期四

serpentwithfeet 'soil' ---打開Neo-Soul新面貌


這是serpentwithfeet 的第一張專輯,推出後備受好評。serpentwithfeet的音樂是Experimental R&B, alternative R&B,Gospel或 Neo-Soul, 不過他的是破格的音樂,非一般R&B,Gospel或Soul,而是打破界限的新東西。他在R&B,Gospel或Soul上加進電子、Hip Hop等手法,歌唱像唱Choir,有時又高音到像唱歌劇,打開Neo-Soul新面貌,有風景!外國評論說他的富宗教性歌詞也出色,有詩意,這方面我不大感受到。但說serpentwithfeet 是個重要的具有突破性音樂人物,錯不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7VtBSanueQ

2018年10月2日 星期二

當代音樂神童Fazıl Say彈奏Debussy和 Satie


Fazıl Say ,土耳其鋼琴家和作曲家 ,今年48歲。是個神童,兩歲時能用四位數字計算術, 兩歲時在沒經訓練能以長笛演奏, 三歲學鋼琴。 十四歲創作了他的第一篇鋼琴奏鳴曲,接下來創作了一些室內樂作品,。之後,Say開始作大型管弦樂作品,至今他已有四十多件創作,贏過不少獎項。Fazıl Say這新作是以鋼琴演奏家身份演奏 Debussy的 Preludes和 Satie:的Gymnopedies, Gnossiennes。Fazıl Say穩健、中庸、內斂
,不搶眼、不飈騰。他的琴聲音相當「盟」,不嘹亮,應是與他的演繹有意構成一套美學觀感之選擇。我相當喜歡他這演繹風格和韻味。

2018年9月24日 星期一

民族器樂劇《玄奘西行》----常高水平的中國音樂劇




2018年9月22日 (星期六)   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中秋前看了民族器樂劇《玄奘西行》,由中央民族樂團駐團作曲家姜瑩擔任作曲、編劇、總導演,中央民族樂團演奏,團長席強出品、總策劃   ,是部具創新、實驗性的半抽象民族器樂劇。劇以唐玄奘在西行取經之絲綢之路上的歷史故事為題材,以民族樂器為表演主體進行演繹。 姜瑩 2010年才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獲作曲碩士學位。同年入上海民族樂團任駐團作曲,2013年調入中央民族樂團任駐團作曲,  作品《絲綢之路》《印像國樂》  、《又見國樂》  等已在國內外多次演出。姜瑩的《玄奘西行》2017年7月北京首演,音樂非常出色,在創新與傳統之間作出了優越的平衡,簡約得來保留中樂神韻,動聽又不守舊。她又用樂手擔任演員,讓演員在台上演戲同時即場演奏,而不是用演員扮演奏,效果很好。《玄奘西行》的視覺效果設計與執行非常超卓,好掂!抽象與寫實劇情結合得無與倫比。《玄奘西行》是部非常高水平的中國音樂劇,如有機會,一定要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BDWQFQxgTg

2018年9月4日 星期二

林二汶 '愛情是一種法國甜品'----隱約的彭羚感覺

林二汶 '愛情是一種法國甜品'---好聽,舒服,林二汶如常唱得好好。隱約有點感覺在當年的彭羚!這會正是Sony有心為林二汶打造的路線嗎?如果是,不失為精警的策劃。

2018年9月2日 星期日

半抽象、講求意境的色士風運用----Andy Sheppard Quartet:'Romaria'


Personnel – Andy Sheppard: tenor and soprano saxophones; Eivind Aarset: guitar; Michel Benita: double bass; Sebastian Rochford: drums.
英國色士風手 Andy Sheppard, 61歲,曽與 Gil Evans, George Russell, and Carla Bley等合作. 他這ECM 新作'Romaria'非常優美, 寧靜悅耳,不失新意。Andy Sheppard的色士風運用很特別,這是半抽象式的手法-----不是全抽象,因為他的不是Free Jazz或Ambient Jazz,落筆疏落,較多「留白」,是種講求意境的色士風運用方式。加上旋律傑出,氣氛飄渺優雅,全碟非常好聽。'Romaria'是張好聽、易入耳同時又有創意、具突破意義的爵士專輯,一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QdYniDMww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KamjD47gN4

2018年6月28日 星期四

2018年6月24日 星期日

金曲獎陳奕迅得最佳國語男歌手獎和年度專輯獎,但金曲獎繼續「邏輯不通」?


台灣第29屆金曲獎,陳奕迅第三度贏得最佳國語男歌手獎,'C’mon In~'更奪得年度專輯獎,可喜可賀,勁!
不過,金曲獎這個年度專輯獎續惹爭議--(且看--http://ent.ltn.com.tw/news/paper/1210890--)-去年年度專輯獎由原住民桑布伊勝出,不過在原住民語專輯比拼中桑布伊輸給阿爆,卻在年度專輯獎拿獎,帶給外界「邏輯不通」的爭議!的確,年度專輯獎等如「全年總冠軍」,既然是「全年總冠軍」又怎會在分組賽中輸掉了呢?為了避免再惹爭議,台灣文化部今年特別重新定義「年度專輯獎」的評選方向,希望減低各界困惑,文化局定義「年度專輯獎」為「整張專輯在詞曲、編曲、錄音、製作、演唱、演繹全方面整體表現具市場拓展性與前瞻性,不拘語言類型」。這新解釋/新定義其實說了等如沒說,結果今年陳奕迅的'C’mon In~'奪得年度專輯獎,但在最佳國語專輯獎項競爭中敗給徐佳瑩的'心裡學'!如果陳奕迅的'C’mon In~'是年度專輯,即「全年總冠軍」,但它又不是這年的最佳國語專輯,那究竟是甚麼啊?金曲獎去年「邏輯不通」,今年又繼續「邏輯不通」?

2018年6月21日 星期四

會去看:楊乃文「Back To Faith 香港演唱會 2018」


日期︰    2018.6.27 (三)
地點︰    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 3/F 匯星 Star Hall
楊乃文事隔十年再在香港舉行個人演唱會,期待啊,會去看!

2018年6月20日 星期三

MastaMic - "MASTAPIECE"----是Masterpiece!


MastaMic 的專輯 "MASTAPIECE"是很精彩的Rap專輯,它成熟、全面,在各方面取得很好的均衡,香港很久沒有這樣全面、高質的Rap專輯了。 "MASTAPIECE"有憤怒有世故,有衝動有反思,已有相當成熟和複雜的思想性,比起MastaMic早期作品多了沉澱,視野廣闊了和深邃了。這不容易,香港以至兩岸華語Rap在這方面很多時仍有所缺乏。 "MASTAPIECE"在加多了少少商業味之餘仍保留很多辛辣憤怒味,重點沒有走失,拿捏得很好。音樂編排、氣氛營造、錄製技術都好好,MastaMic Rap技術要快有快,要慢有慢,仲唱得添!這是張技術、內容與音樂都具有份量之出色作,是張Masterpiece。

2018年6月11日 星期一

研究發現:一般人到了 30歲後就不聽新歌-----你也是嗎?


這是音樂串流網Deezer 2018年公佈的一項新調查,顯示人們平均在30歲半的時候就停止接觸和發掘新音樂。Deezer調查了1000名英國人,問他們的音樂偏好和聆聽習慣。 有60%的人報告說他們一直在一遍又一遍地聽同樣的歌,超過四分之一(25%)的人表示他們不太可能從他們偏好的流派之外嘗試新音樂。
結果顯示,接觸和發掘新音樂的高峰年齡是24歲----75%的24歲受訪者表示他們每週聽10首或更多新歌,64%的24歲受訪者表示他們每個月會找5位新歌手來聽。 然而,在此年紀之後,人們愈來愈跟不上音樂潮流,到了 30歲後就不再聽新歌。即是說一般人約在30歲以後的幾十年,都只聽「以前」的歌。原因是工作忙(16%)和要照顧幼兒(11%),有47%是由於缺乏興趣。另一原因是網路音樂有太多選擇,Deezer的英國音樂編輯Adam Read說:“在網路有非常多出色的音樂,很容易令人感到不知所措。 “這往往會導致人們到達三十多歲的時候便陷入”音樂癱瘓“( ‘musical paralysis’)----你是其中之一嗎?
你以為這難以置信嗎?不,因為不同的研究找到的結論幾乎一致。2015年,美國科網寫手Skynet & Ebert利用美國音樂網Spotify用戶口味資料,整理出人們聽歌口味分佈,結果發現:人們平均到了33歲後就不再聽新歌!由於他們下半生都不會接觸新歌,如你問他們那時的歌好聽,他們的答案自然是「以前的歌好聽」啦。但這不表示「現在」的歌不好,這只表示他們沒接觸現在的歌吧了。
Skynet & Ebert的研究還指出,人們在十幾歲時,喜歡的音樂往往是最Hit、最Pop、最熱門的歌;到了二十歲以後,人開始找到自己的音樂口味,開始偏離最最Hit的歌,開始喜歡些較冷門較另類的音樂。接近三十歲時人的口味接近成熟,不再跟風。
Deezer與Skynet & Ebert的分析說不上是學術研究,不過他們得出的結果跟一些學術研究結果相符。例如年前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Holbrook與Schindler調查指出,對於各式消費產品,人們最喜歡在十幾廿歲時的所用過的或在當時推出的產品,包括音樂在內。所以,別再因你對「以前的歌很熟悉」、「可以背出以前的歌」就認為「以前的歌好」,為自己腦袋健康著想,多聽新歌吧!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why-we-stop-discovering-new-music-around-age-30-2018-6

2018年6月9日 星期六

電結他正統音樂----'Dreams: American Music for Electric Guitar'

電結他正統音樂----'Dreams: American Music for Electric Guitar'
用電結他來彈正統音樂(或嚴肅音樂,或稱現代音樂)效果會是怎樣的呢?感覺會如何?很想知,是不是?這張'Dreams: American Music for Electric Guitar'是少有的選擇,由Sergio Sorrentino以電結他演奏,他選了 John Cage, Alvin Curran, Morton Feldman, David Lang等作曲家的作品,全部以一支電結他獨奏,不加其他樂器。幾吸引。不過,效果較為一般,沒有甚麼特別,個別作品平淡,只有 John Cage的"Dream"較有聽頭。無論如何,幾特別,值得聽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0aEeEpd_0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B87a35nNw

2018年6月7日 星期四

本月兩張精彩爵士專輯:John Surman - 'Invisible Threads', Bobo Stenson: 'Contra la indecision'.


本月兩張精彩爵士專輯:John Surman - 'Invisible Threads', Bobo Stenson: 'Contra la indecision'.非常好聽,百聽不厭。兩張都是ECM出品。英國色士風手John Surman是我的長期喜好,他的歐洲式古典味爵士樂獨樹一幟,寧靜高雅,從沒失手。 今次'Invisible Threads'同樣景緻迷人, 脫俗緻遠,好好聽。瑞典鋼琴爭Bobo Stenson的 'Contra la indecision'在意境、結構、技術、錄音上全部傑出,樣樣齊,優美得很。這兩張專輯,在這兩三個月來我長聽,美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LbW0Pfb3e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d1K96vQ-0M

2018年6月1日 星期五

汪明荃x伍卓賢x香港中樂團------嘩,破格的crossover撞擊

這是香港音樂圈一次值得記載的事件。
汪明荃x伍卓賢啊!香港的一次有趣而特別的音樂撞擊,還有香港中樂團哩,這應該是一件香港樂壇上的大事。不過當晚的觀眾很明顯大部分是汪明荃的fans,她們大概不知道也不會理會伍卓賢是誰;伍卓賢的樂迷大概也不會有興趣會去看汪明荃和中樂團,  但到底這樣的一次crossover很值得記載。
汪明荃當晚除了唱了她的幾首首本名曲之外,還唱了一首由游伍卓賢創作的新曲(世界首演)----李清照的《聲聲慢》,伍卓賢作曲、編曲,香港中樂團演奏。汪明荃表示是她選李清照這首詞來唱的,並且是以廣東話唱出。以宋詞入流行曲並非首次,但配合整個中樂團編制而創作的則什為少有。伍卓賢這個曲寫得清秀流麗,少少哀愁,不算太過悲傷。汪明荃唱此曲唱得清麗,除了她的那幾首首本名曲之外,這首《聲聲慢》可說是她全晚唱得最好的一首。伍卓賢這首《聲聲慢》不新奇怪異、不搞「現代」,不玩「撞音」,相當易聽,容易接受。這就夠好了,不需玩新奇,因為對觀眾來說,這樣的合作已經夠破格,再玩新奇只會嚇跑他們。
伍卓賢當晚還編了四首樂曲(包括《問白雲》、《花月佳期》等),完整的中樂團編制,很不容易啊,伍卓賢都編得好。另一個編得好的是羅偉倫,他編的《勇敢中國人》我覺得氣氛有味道。伍卓賢還創作了一首中樂純音樂作品《大樹》---第一樂章《小島》,這個曲好啊!新派得來不古靈精怪,清新悅耳,感覺積極正面 ,出色。
這次音樂會是香港一次破格的crossover撞擊。汪明荃固然唱了一些她的首本名曲,不過是她的意思選唱幾首宋詞樂曲,她還選了將秦觀《鵲橋仙》結合流行曲《順流逆流》一起唱,當然還有她選了李清照《聲聲慢》。對原本只是一心想聽汪明荃唱首本名曲的樂迷來說,這樣的編排對他們已是一個衝擊和引領。
伍卓賢更是香港當代一個打破多種音樂界限的最重要人物,當然是因為他能夠穿越多種音樂範疇、他有這種才華之故。重要的是他所做的是要展示給香港人知道音樂應該更廣闊更加無界限,伍卓賢這幾年來以一人之力做了很多打破了中國與西樂之間、傳統音樂與流行樂之間、歌唱音樂與純音樂之間、流行與非流行之間的多個音樂界限。當然真真正正受到他感染和影響的聽眾我不知有多少,可能實在很少。但伍卓賢到今天為止已經在這方面表現出很重要的力量,已有他重要的貢獻。我們應該多多為自己打破音樂範疇與界限,為自己的音樂思想與人生領域開拓和擴展。
汪明荃與香港中樂團
29-31/5/2018 (星期二至四)
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指揮/藝術指導  閻惠昌

2018年5月28日 星期一

區均祥《霸王別姬》南音與雙嗩吶《關公送嫂

區均祥粵劇曲藝社《古樂曲藝會知音》 26/5星期六   澳門崗頂劇院
南音說唱及八音鑼鼓都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區均祥在澳門藝術節的《古樂曲藝會知音》項目中就演了南音說唱及八音鑼鼓。  區均祥不單是唱南音高人,更能吹嗩吶、敲擊、奏其他樂器和編曲,在這次演出中,區均祥帶領他的粵劇曲藝社演奏八音鑼鼓喜慶吉祥樂曲《八仙賀壽》和《天姬送子》,皆是大眾熟悉的樂曲,平日我們常常聽到,聽多了就不覺得有何特別或珍貴。這演出告訴了我們:這些彷彿平常的音樂,已瀕臨失傳,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如不推動很快就會消失。一群老樂手奏來喜慶歡樂稍不夠強,但叫人感到那種老去和將近消失的感覺。最特別的是雙嗩吶曲《關公送嫂》,區均祥改編,將曲改編成以雙嗩吶演奏 ,區均祥個人吹奏兩嗩吶,叫人想起美國已故色士風手Rahsaan Roland Kirk 的三支色士風吹奏;兩者形式、內容、思維當然大不相同,不過東西方在某些方面卻有著一些奇妙的共通。雙嗩吶曲《關公送嫂》應是這晚演出最有特色和獨特的曲目。南音《霸王別姬》,區均祥寶刀不老,功架一流,中氣十足,悲情凜冽,好極!


2018年5月22日 星期二

台灣金曲獎2018入圍名單


台灣金曲獎2018提名名單公佈了。今年香港有陳奕迅的"C'mon In~"入圍最佳國語專輯獎,陳奕迅又憑"C'mon In~"獲提名最佳國語男歌手獎。
Jerald Chan憑"C'mon In~"獲提名最佳專輯製作人獎,另Jerald Chan/床上的黑洞("C'mon In~")獲提名最佳編曲人獎。
最佳作詞人獎五入圍中沒有香港填詞人。這反映了自從林夕和黃偉文減產後,香港在台灣、中國的歌詞獎中得獎次數也減少了。
特別要提香港人李浩桓為首製作的巴西音樂專輯"巴西嘉年華(特別版)Chinese Edition"獲提名最佳專輯製作人獎!這專輯曾在香港推出,香港人對它沒有留意,現獲提名最佳專輯製作人獎,你可有興趣聽聽?HifiTrack有---- https://www.hifitrack.com/zh-hant/node/60614
其他獎項提名中,我特別喜歡:
最佳國語專輯獎中的:"忽然有一天,我離開了台北"(演唱者:鄭興),
最佳客語專輯獎中的:"黃泥路"(演唱者:黃連煜)
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中的:"渲染"(演唱者:桑梅娟)
最佳樂團獎中的:滅火器、LEO37+SOSS和三十萬年老虎鉗
最佳新人獎中的:鄭興、李權哲、閻奕格、蘇珮卿

以下是台灣金曲獎2018完整入圍名單: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805165003-1.aspx

2018年5月19日 星期六

Minimal jazz!---Nik Bärtsch新作"Awase"

Nik Bärtsch (born 3 August 1971) is a Swiss pianist, composer, and record producer from Zurich. Nik Bärtsch, 當今Minimal jazz重要人物,ECM artist,瑞士人,樂隊Ronin的主腦。Minimal jazz是介乎avant-garde 、 contemporary classical music、Minimal與 jazz之間的音樂,Nik Bärtsch又稱自己與Ronin的音樂為'zen funk'。Minimal jazz的聽眾群不多,對很多人來說Minimal沉悶,更何況Minimal jazz。Nik Bärtsch的音樂很特別、很現代,有清楚結構,感覺冷靜,靜中帶力量。新作"Awase"給人與別不同之感,但整體成績不及上一張"Continuum'',因"Awase"中部分樂曲確是稍為平淡,構思不特別精彩。但沒有聽過Minimal jazz的朋友仍很值得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oayGjBdBF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tB_K0VeGhA

2018年5月15日 星期二

勿錯過古巴爵士樂電影:'Cu-Bop Across the Border' (A Taste of Cuba: Mini Film Festival)(《古巴‧ 紐約越界之音》)


九龍灣會展The Metroplex星影匯戲院正辦A Taste of Cuba: Mini Film Festival古巴迷你嘉年華影展,放映多部古巴影片,有好多好片。其中'Cu-Bop Across the Border' (《古巴‧ 紐約越界之音》)是關於古巴爵士樂的紀錄片,好片,愛音樂的觀眾好值得看。 日本導演: 高橋 慎一,拍攝古巴樂手  Axel Tosca與 Cesar Lopez,分別在紐約與古巴的生活 。影片帶出一些古巴爵士樂的歷史,展示了今天古巴樂手豐富精彩的音樂生活,感染力甚強,令人有很多感受與思考,推薦!19/5 (六) 下午三時九龍灣會展The Metroplex星影匯戲,票價$80,此場次設映後座談會,小弟主講,歡迎捧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OL7r-iaX0k

2018年5月12日 星期六

非常優秀Americana/Alt. Country資深新組合---The LYNNeS


「資深新組合」?係咪玩o野?非也,The LYNNeS  are Juno award winning songwriter Lynn Miles and award-winning songwriter Lynne Hanson. The two Canadian heartbreak poets are multi-instrumentalists (piano, acoustic, electric guitar, mandolin), fusing tight vocal harmonies with hauntingly gritty lyrics. And humour.  The two witty songwriters play off each other live, and have been known to leave the audience in stitches with their between-song-banter.  她們是資深音樂人和製作人,新組成此組合,所以是---資深新組合。她們的專輯'Heartbreak Song for the Radio'有十分好聽的Americana/Alt. Country歌,簡潔有想法的歌詞,出色的音樂彈奏,很好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CXbPVAzNK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c53Ee4AezE

2018年5月9日 星期三

區均祥---鑼鼓與南音,澳門藝術節


今年澳門藝術節(2018,第二十九屆)我將會看區均祥的南音演出。今次區均祥以區均祥粵劇曲藝社名義擔演,節目名《古樂曲藝會知音》。南音名家區均祥今次連同廣東傳統八音鑼鼓樂師演出, 不單南音,還有特別的八音鑼鼓曲,包括民間廣為流傳《八仙賀壽》和《天姬送子》,大家可感受傳統戲班八音鑼鼓的形式。八音鑼鼓有二百多年歷史,是廣東曲藝,主要在粵劇、廟會、神誕及喜慶場合演出。另有一人吹奏雙嗩吶的《關公送嫂》----是一人吹奏雙嗩吶,特別要睇。還有男女南音對唱地水南音《霸王別姬》, 講項羽和虞姬惜別故事。區均祥粵劇曲藝社成立於1995年,曾多次應邀舉辦南音和曲藝演出、講學及交流等。區均祥唱的南音,不可不聽之選。

2018年5月7日 星期一

盧冠廷'Movie to Music'---《一生所愛》的女聲空靈式高音

好聽!經典式的旋律結構,配樂特別有感覺。《秋天的情話》與《心的磨練好好》。舊歌《一生所愛》新編排好得,女聲空靈式高音和盧冠廷的高音糾纏縈繞,繞樑三日,真係好聽。只是,歌曲所Inspired by 的電影全部都是三幾十年前的,如果加些較新的感覺會較好。

2018年4月7日 星期六

Joni Mitchell, 妳的接班人呢?The Weather Station? Hannah Read?


不要說真的是Joni Mitchell接班人了,能被提及的已很不簡單。這陣子卻有兩位女創作歌手相繼護提及為Joni Mitchell接班人,她們是The Weather Station和Hannah Read。兩位都超卓出色,風格又多少接近Joni Mitchell,說她們是Joni Mitchell接班人不是瞎捧The Weather Station是Tamara Lindeman的一人樂隊名字,Tamara Lindeman也是加拿大人,'The Weather Station'是她第四張專輯。Hannah Read是英國人, 'Way Out I'll Wander'是她第二張專輯。兩人的音樂都屬Folk/Indie Folk/Pop Folk, 簡單卻又sophisticated, 清淡卻又具張力。她們都唱得好---是唱得自然的那種好;歌詞也很好(Joni Mitchell接班人,這不可少啊),就連她們的氣質和外貌都有點似Joni Mitchell(只是少少似,不是勁似)。不要問我兩人之中邊個好D,她們讓我們知道今天有很出色的創作歌手,這已令我們有足夠的滿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ZI1EcnKAj0&t=1371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1qlK5dF5s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tKxL4kN6S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Xwbfq2w5N4

2018年3月27日 星期二

Lana Del Rey抄Radiohead? 專家逐粒音分析

原文在這裏:Did Lana Del Rey plagiarise Radiohead? A note-by-note analysis
https://www.theguardian.com/music/ng-interactive/2018/mar/26/did-lana-del-rey-plagiarise-radiohead-note-by-note-analysis
Lana Del Rey的歌'Get Free'被Radiohead指責抄襲'Creep'. Radiohead要求Lana Del Rey將Radiohead加入為作曲人名單之內。Lana Del Rey指事件已告一段落。究竟Lana Del Rey的'Get Free'和Radiohead的'Creep'有幾相似呢?英國'The Guardian' 找來作曲人Ed Newton-Rex對這兩首歌逐粒音分析,看看有幾似。大家要留意,Radiohead的'Creep'在九十年代被Albert Hammond和Mike Hazlewood提控,說'Creep'抄他們兩人的作品'The Air That I Breathe'(由the Hollies唱).結果Radiohead的'Creep'作曲人名單上要加入Albert Hammond和Mike Hazlewood的名字。
Ed Newton-Rex對Lana Del Rey的'Get Free'分析結果是它和Radiohead的'Creep'勁相似。特別要提的是Ed Newton-Rex指Lana Del Rey'Get Free'的chord progressions 跟Radiohead的'Creep'一模一樣,而這chord progressions十分罕見,在一萬七千首流行歌曲中只出現過四首!是很深入的分析。另外,對旋律的解構分析,Ed Newton-Rex也深入而客觀,值得參考。
我的問題是:既然Radiohead的'Creep'當年已被別人成功指控抄襲,為何他們仍可指控別人抄襲他們呢?這大概要法律界人士來說明了。二、Ed Newton-Rex應該將Albert Hammond和Mike Hazlewood原本所作、由the Hollies唱的'The Air That I Breathe'也拿來,三首歌一起比較,這才能讓大家看到全面的情況,如今只拿兩首歌來分析,有所欠缺。

2018年3月20日 星期二

描繪香港的「新派室樂」


海島小輪 - 'Crossings'
在香港玩純音樂作品是不容易的事,何況玩難以歸類的純音樂作品,就更不容易有多聽眾。但還是繼續有人玩他們要玩的純音樂作品。香港,真有她特別的地方。「海島小輪」是香港由中西樂器共同組成的純音樂組合,以「新派室樂」作自我定位,演奏的既包括原創也包括經典作品,2016年初組成。首張原創專輯《Crossings》先於數位平台推出。「海島小輪」玩的音樂有Jazz、Chamber Pop、Contemporary Chamber、Neo Classical、Fusion等等元素,相當新鮮。純音樂,沒有歌詞,相對有歌詞的歌而言就是抽象的音樂。高興香港有人做些抽象的創作,雖然以純音樂作品而言,「海島小輪」並不艱澀難懂,還是容易的。「海島小輪」《Crossings》有意用音樂展現對香港的感覺,而他們不憤怒、不扭曲、沒狂態,頗為平定安穩。這也是我喜歡《Crossings》的原因。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Y2qmowPTl0

2018年2月27日 星期二

Tigran Hamasyan "For Gyumri"--非常優美的Modern Classical Music

亞美尼亞作曲家Tigran Hamasyan "For Gyumri",是與去年"An Ancient Observer"成為一套的相關作品。Tigran Hamasyan說 "These songs are musical observations about the world we live in now, and the weight of history we carry with us."  Gyumri是Tigran Hamasyan亞美尼亞出生地故鄉鎮名。非常優美的Modern Classical Music,有難以言喻的份量。
https://youtu.be/fzmMYhqXcis

2018年2月15日 星期四

文千歲, 李寶瑩 - 《大家恭喜》

每年都聽。好聽!
文千歲, 李寶瑩 - 《大家恭喜》    風行唱片
01. 恭喜你
02. 如意吉祥
03. 吉慶滿堂
04. 春宵
05. 美麗的都市
06. 歌頌好春天
07. 大家恭喜
08. 花開富貴
09. 祝福
10. 可愛的紫荊花
11. 鮮花送玉人
12. 郎情妾意

2018年2月12日 星期一

來聽Indo-Jazz

Indo-Jazz---Guillaume Barraud Quartet'ARCANA: THE INDO-JAZZ SESSIONS'
法國笛子手Guillaume Barraud的新爵士專輯,好聽,出色。 Guillaume Barraud吹印度Bansuri flute,是吹奏此樂器的少數西方人。Guillaume Barraud將爵士與印度音樂結合,他作的曲、編排、演奏均出色,封面的畫也甚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wxH14XRh0I

2018年2月8日 星期四

黃連煜《黃泥路》 廣闊灑脫 為客家女性所唱


黃連煜 2017 年底專輯《黃泥路》,今年才聽到,輕易是 2017 年最佳華語專輯之一,大概留到今年之列吧。黃連煜指《黃泥路》中有許多歌是為客家女性所歌唱的,希望藉此道出客家女性的面臨的問題及困境。收場曲〈天光〉挑戰客家傳統封建思想,歌唱客家女生義無反顧離家,追逐夢想,並祈求觀音讓她能平安歸來。音樂上《黃泥路》如黃連煜一向廣闊,有山歌、藍調、雷鬼、爵士、世界音樂、傳統戲曲等,共冶一爐,還有客家北管與北海道愛努民族的傳統民歌,玩味灑脫,別具一格,精彩,高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Css5ZDXLM8